微软与谷歌针锋相对的开发者大会揭示了截然相反的AI战略——以及其中一家公司的重大弱点 一天之内,750英里之外,微软和谷歌几乎同时召开了各自的开发者大会。 主题都是AI。 但背后的战略却天差地别。 微软战略:B2B为核心,做企业AI底座 微软在 Build 大会上强调的是: - 帮助企业打造 AI Agent - 自动化工作流程 - 提供 AI 安全与身份管理(Entra) - 建立中间层(AI Gateway)实现监管与数据控制 重点是企业级可控性与安全性。 连沃尔玛的工程师都说:“微软在AI安全方面,远远领先谷歌”。 谷歌战略:面向C端,做消费者AI体验 而谷歌 I/O 则完全走另一条路: - 全面升级 Google 搜索,推出 AI Overview 和 AI 模式 - 推出图像、视频、音频生成工具,服务创作者 - Project Mariner:个人助理级 AI,帮你订票、购物、搜索信息 - 面向 YouTube 创作者生态推出生成工具支持 谷歌想要赢得的是“每一个用户”,而不是企业订单。 最大分歧:商业模式压力 微软的AI战略契合其原有商业模式(云计算 + 订阅付费)。 谷歌的AI战略则直接冲击了自己的现金牛:广告业务。 搜索广告占谷歌营收的56%。但AI Overview让人不再点击广告链接,该怎么办? 谷歌试图通过: - 推出$19.99/月的AI Pro - 以及$250/月的AI Ultra套餐 来补贴成本,转向订阅模式。 靠高价订阅,必须有大量用户愿意付费,但这个价格根本达不到规模效应。 它无法成为主流、规模化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 微软的挑战:技术要能落地,用得起,值回票价 谷歌的挑战:不仅要发明技术,还得重新发明自己 💬 你更看好谁的AI路径? 微软:企业级能力、安全、闭环生态 谷歌:个人助理、创作者支持、重塑C端体验